当前位置:100EC>数字研究>《airAD大气创媒移动平台Q3数据报告》
《airAD大气创媒移动平台Q3数据报告》
发布时间:2012年11月10日 15:45:49

(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)  2012年9月,ITU(国际电信联盟)数据显示,2007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数2.68亿,2011年底11亿,仅过去9个月已经攀升到15亿。移动流量在整体互联网流量中的占比达12%,2009年初只有1%。中国目前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经超过了宽带上网用户数,CNNIC(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)7月份数据显示,60%的人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。

airAD大气创媒移动平台Q3数据报告

airAD大气创媒移动平台Q3数据报告

airAD大气创媒移动平台Q3数据报告

airAD大气创媒移动平台Q3数据报告

airAD大气创媒移动平台Q3数据报告

  1、移动互联网广告展示分布

  截止到2012年9月30日,airAD大气创媒移动广告平台上的第三季度展示数与上季度相比增长了19.6%。点击数较第一季同比增长13.2%。广东、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活跃度依旧名列前茅。与上季度相比增长2.1%,江苏、四川、河北、山东等二线城市用户较第二季度的相比增长27.3%,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覆盖率进入稳定发展状态。

  2、智能手机的系统比例

  airAD大气创媒平台上Android大军依旧庞大,iOS系统与上季度相比增长5.6%。

  3、移动设备对企业用户的影响

  1,2012年第三季度移动设备激活量排行榜TOP 10。

  2,根据调查显示,68%的企业员工离开办公室后继续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商业交流。他们平均每周使用移动设备交流的时间为5.8小时。

  3,金融服务业是移动设备激活量的主要贡献者,贡献值为39.1%。其次是商业和专业服务、卫生保健、政府和高科技部门。

  可见iPhone与iPad以绝对的优势主导了企业客户移动设备市场。

  4、对于移动支付的男女对比

  airAD大气创媒平台移动支付数据显示,男性以33.1%的购买趋势远超女性21.4%。

  男性使用移动设备支付的积极性高于女性。

  虽然在移动支付行为上冰山MM们不够热情,但对于打折优惠这样的关键词,始终能让冷若冰山的妹纸们芳心大动哟。

  5、各种智能手机用户对待二维码的态度。

  airAD大气创媒平台调查报告显示目前iOS设备用户热衷使用二维码功能。占到了近57.6%的比例,是安卓用户的1倍,而安卓用户则出现缓慢下降趋势。而曾经的智能机老大黑莓手机用户的使用率更是跌至谷底。

  6、三大应用市场的现况分析

  苹果的AppStore目前已经拥有超过70万个应用,其中25万个专门为iPad而开发。谷歌的GooglePlay用数量为64万。微软的WP商城应用数量已达到12.4万。

  AppStore中国区现况:AppStore正在迎来免费应用为王的时代。

  7、iOS用户与Android用户对待新系统的态度

  看来大多数Android用户并不热衷“刷机、刷机、再刷机”的生活。

  8、伦敦奥运会期间,移动端的奥运信息关注情况

  手机、平板电脑市场崛起,仅次于PC互联网及电视这些具有传统优势的媒体渠道,81.3%用户会通过新闻客户端了解奥运信息。很多新闻客户端在伦敦奥运会期间成为移动端用户的新宠。(来源:IT168  编选:网经社)

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(002095.SZ)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。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、按天计息、随借随还、专款专用、循环信用贷、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,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/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“痛点”。》》合作联系

网经社“电数宝”电商大数据库(DATA.100EC.CN,注册免费体验全部)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,包含100+上市公司、新三板公司数据,150+独角兽、200+千里马公司数据,4000+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+互联网APP数据,全面覆盖“头部+腰部+长尾”电商,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,挖掘行业市场潜力,助力企业决策,做电商人研究、决策的“好参谋”。

【投诉曝光】 更多>

【版权声明】秉承互联网开放、包容的精神,网经社欢迎各方(自)媒体、机构转载、引用我们原创内容,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;同时,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将版权疑问、授权证明、版权证明、联系方式等,发邮件至NEWS@netsun.com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、处理。

        平台名称
        平台回复率
        回复时效性
        用户满意度
        微信公众号
       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
        微信小程序
       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